首 页 >> 设计研究 >> 反思当代手工艺传承:政策支持是活力赓续的核心力量
设计研究
详细内容

反思当代手工艺传承:政策支持是活力赓续的核心力量


文 / 郭艺 

传承是传统手工艺存续的核心。传统手工艺一方面顺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流变,另一方面因生活、生产方式的改变面临传承困境,如果没有应对的政策和扶持,必然会导致核心技艺的式微。我国传统手工艺以家族、师徒,以及近现代院校传承为主要方式,综观当代传统手工艺的发展,政府的扶持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传统手工艺并使其得到有序传承,从而保持了传统技艺的完整性和生命力。

传统社会中的手工艺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,家庭成员无论老少均从事与手工艺相关的技艺,参与手工艺的劳作。家庭中的长辈会有意识地培养子嗣继承家业,后辈自小耳濡目染,受到环境的熏陶。技艺传家既是家业继承,亦是中国传统家族观的体现:通过权利与责任维系着家族的传统,父辈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,子承父业、代代传续,不仅使家族技艺得到继承,且家族成员技艺在身不愁生计。随着政府重视工艺美术的产业发展,一系列政策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振兴,手工艺者凭借技艺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。家族从事手工艺的传统并没有因此改变,家族成员反而更坚定了投身该行业的信心,手工艺者积极参与社会建设,作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,国家也给予手工艺者较高的荣誉和责任。社会认可使得技艺焕发创造力的光芒,技艺已不仅是“家”的资源,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。

师徒传艺则是较为普遍的方式,徒弟的技艺与品行影响着师父的社会信誉,而师父的声望与地位则给予徒弟重要的资源,也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状态,构建了紧密的业缘关系。尽管如此,无论是师父还是徒弟,都必须依靠技艺实力拓展知名度,才能在同行中赢得声誉。传统手工艺的师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工艺风格的延续,徒弟在学艺的过程中继承师父的习惯,包括工具用法、制作手势以及审美趣味等,由此,造就了师徒风格的一致性,周而复始,师徒的技艺习惯也趋向一致,形成了同一门派的技艺风格。师徒的传承方式在当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一部分优秀的手工艺者在传艺的同时,也担当管理者的角色,为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

20世纪初,工艺纳入公共教育体系,高等学校教育开始设立工艺科目,旨在推动民族经济振兴。一大批艺术教育家把民族情感投入教育,奠定了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基础,基本形成了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格局,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。20世纪50年代,教学更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针对手工艺行业提出“保护、发展、提高”的方针和“适用、经济、美观”的原则,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开展挖掘整理,逐渐复苏的传统手工艺行业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,为社会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。这一时期,全国各省都建立了工艺美术学校,开设了装潢美术、工艺绘画、工艺雕塑陶瓷、织绣、漆器、金属工艺、服装、家具设计、染织设计等专业。庞熏琹谈道:“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从成立以来,他们的办学的方针方向始终是明确的,它是为北京市工艺美术事业输送后继者、输送人才。它的学生毕业后输送到北京市工艺美术事业的各个方面,继续从事于专业设计工作,这样人尽其才,各个专业也有了后继人。”(庞熏琹《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81届毕业生成绩汇报展引起的感想》,《美术》1982年第2期)工艺美术学校是培养手工艺人才的重要渠道,在我国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。作为工艺美术教育家的庞熏琹认识到工艺教育的特性,认为应以实践为主导培养技艺人才。中专制度的职业教育比较适合手工艺人才的培养,学生年纪较轻,学成后到基层获得技艺经验,再进高等教育深造。实践是手工艺的根本,因此,庞薰琹还提出要继承传统,并且拜老艺人为师传承传统技艺。其时,政府为了顺应职业教育趋势,出台了相应政策,一方面倡导职业教育要通过实践继承优秀民族传统;另一方面使院校打开大门,吸纳手工艺者接受学院系统训练。这些举措为行业发展拓宽了路径。

政策支持是维系传统手工艺活力的重要保障,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,优秀手工艺者人才辈出,究其原因是政府高度重视技艺传承,国家出台了推动手工艺行业发展的政策,尤其是人事用工政策,鼓励掌握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带徒传艺。在我国当代传统手工艺的佼佼者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那个时代培养的人才。90年代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改制,手工艺行业多以个体作坊的形式存在,国家予以政策鼓励创业,因此,招收学徒成了储备手工劳动力的主要方式,这有效扩大了手工艺从业人群。1997年,国务院颁布《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》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界定,并制定保护措施,强调要重视技艺人才的保护,对长期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制作且自成流派的技艺精湛者,对工艺美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艺人,经评审委员会进行资格评审,由国家授予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荣誉称号。《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》的颁布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制定相应政策,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。杭州市自2004年实施《杭州市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财政资助管理暂行办法》以来,每年都吸引了浙江省各地优秀手工艺人来杭州创业,支持工艺美术大师带徒;上海市于2002年建立了大师原创设计工作室(企业),为特殊工艺美术人才申领《上海市居住证》;北京市自2003年《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》出台后,制定了大师带徒津贴制度,鼓励大师们带徒传艺,从“保护资金”中拨出专款,支持企业请回老艺人,启动濒危品种的抢救工作。全国各地结合本区域传统手工艺的特点,出台了一系列传承发展的政策,对于保护传统手工艺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。

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手工艺,政府从产业角度转向对文化的观照,在政策上给予扶持,为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提供条件。近年出台的《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》《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》,推动着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以赓续四代的杭州朱氏铜雕为例,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是当下政策的受益者,他的身份和作品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身份促使他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,熔铜工艺便是他基于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——在题材上采用文化辨识度高的传统元素,形成转化创新的文化IP,体现了对传统的求索和创新,以艺术的形态呈现传统之美,提出社会之问,表达时代主旋律。由此,技艺成为艺术追求的手段,拓展了“技”和“艺”表达的内容,使传统手工艺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形态。而突破传统的动因源于他长期从事手工艺的实践和思考,以“无模可控”的熔铜铸造工艺还原了铜的自由,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。虽然朱炳仁等手工艺人的创作是个体行为,但为传统手工艺保持了创新活力。

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,推动了传统工艺的振兴和高质量发展,保障了传统手工艺传承环境,传二代、传三代家族式的传承不断涌现,为项目的传承提供人才支持。新一代的传承人不仅秉持家族传统,更有广阔的空间可尽情施展才华,具有创意的手工艺也被人们认可。与此同时,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新形势新问题,工业产品冲击手工艺品的市场份额,人力的高成本拼不过工业化,现代机械工具必然取代传统手工工具,那么,核心技艺如何坚守?传统技法如何坚持?当下传统手工艺发展现象中的问题,亟待专业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,为下一步政策出台提供科学依据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手工艺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,着力推动了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政策为手工艺者带来了发展红利,然而传承依然是技艺赓续的核心,为此,无论是家族传承还是师门授艺均应得到全面的振兴。当代手工艺创作趋于社会性,精湛技艺是社会的文化财富,手工艺具有的人文内涵将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力。


seo seo